小善如大恶,大善似无情

微信图片_20180704160438.jpg


01


《吕氏春秋·察微篇》记载了一则“子贡赎人”与“子路救人”的故事:


春秋时期,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,沦为奴隶。鲁国的法令规定,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,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。


孔子的弟子子贡,是当时天下巨富,他在诸侯国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,就将这些人赎回,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。


孔子知道这事后,批评了子贡。


孔子说:“子贡啊,你以为你不拿回赎金是高尚之举吗?错!你是有钱人,但更多的人没有多少钱,你开创了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规则,那些没多少钱的人就无法效法。


如果只赎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风气流行开来,就没多少人肯赎回那些奴隶了。行善之人必须要得到回报,否则就没人肯学做善事了。”



微信图片_20180704160441.jpg


02


没过多久,孔子的学生子路,救了一个落水的人,那个人感谢子路,就把自己的牛送给了子路,子路收下了。


孔子听到这件事,大加欣赏,说:“子路啊,这件事做得好,做了善事而获得回报,以后必定会有很多人勇于拯救那些落水的人。”


孔子鼓励学生做的,乃是真正的大善事,孔子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要把事情做对,更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好。


行好事而独善其身,这只是小善,可以说是做对了事情;而鼓动风潮,造成时势,则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冷漠,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。


不以小恩小惠为善,而是助人时从全面考虑,用发展的眼光看待,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!当社会上一股做好事的风气被鼓动起来,人心才能走上正轨,走向真正的善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04160447.jpg

03


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:


说有位老人,住在湖畔。每到冬季,野鹅南飞避寒,会在湖中短暂停留。


有一年,寒流来袭,两只野鹅困在湖中,无处觅食。老人顿生恻隐之心,就每天去喂食。


次年,两只野鹅又回来了,还带了几只朋友。老人继续喂养。


一年又一年,野鹅越来越多,南下避寒不再时尚,聪明的野鹅,都来老人这里,靠老人的善良存活。


可忽然有一年,老人死了。


结果这一年,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,活生生饿死。


稻盛和夫说,这就是小善造大恶,那数百只野鹅,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。


小善如大恶,大善似无情!



微信图片_20180704160444.jpg


04


每个人都是南飞的野鹅,必须用你有力的翅膀,渡过人生的冬天。你对别人的小善,会把对方留在舒适的泥沼中,丧失的却是远方的翅膀。


非唯不动于心的大善,才能够成就对方,并赢得真诚的感激。


大仁不仁,大善不惠。


老子曰:“上德不德,以为有德。”


孔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


真正的智慧如太阳划过天空,只为自己的快乐。但万物苍生,却于阳光中获得生命与滋润。大善无迹,当你心中想着行善时,你已经离“作恶”不远了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04160450.jpg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
  • 微海报
  • 会员